对外交流

盛世豪:协同提升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推进高质量发展

来源 :       作者 :      时间 : 2019-11-18

本文根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盛世豪在2019年11月9日由嘉兴学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嘉兴战略选择”高峰论坛上的演讲整理而成,经主办方授权独家发布。

_81I9439.jpg

现有的研究关注一体化问题比较多,比如一体化的内涵、一体化的体制机制,等等,而对高质量发展问题相对讨论的比较少。我认为“一体化”是新时代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发展的路径,“高质量”是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战略导向。为什么要讲高质量一体化,我认为有这样几个理由,一个是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是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十九大以后,我们的发展由原来的高速度转向高质量,我们的一体化也不能是形式的一体化,更要追求高质量。第二,这是我国应对全球竞争态势的根本举措,长三角是我国产业发展最好的区域之一,产业上的高端竞争,科技创新上的竞争,需要长三角地区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第三,这也是促进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内在要求,长三角区域间也需要进一步深度融合,优势互补。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要高度重视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新态势。当前在全球化、网络化和知识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呈现三个转向。

第一,由区位优势(资源、交通导向)向创新优势转向,区位优势仍然重要,但区域创新能力更为重要,成为决定因素。

第二,由规模效应向网络节点效应转向,区域在各种网络中的节点和位势已经比经济规模效应更能促进区域发展。全球生产体系本身是一个网络,全球的城市也是一个网络,而决定某一个区域或某一个城市地位与作用或者竞争力的不是它的规模,而是在整个网络里面的级别与位置。它是边缘型的节点,还是枢纽型的节点?他的位势是居于高位的,还是居于被输入被辐射地位的?这两个因素远远超过了规模,国际上的很多城市规模不大,但它在某一个方面,比如说它在某一个领域的创新上,它是领先者,那么它在全球网络里面,这个城市就具有比较强的竞争力。

第三点,投资被空间所替代。原来我们讲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的经济发展,我们经常强调要加大投资,以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我认为现在空间的作用越来越大,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空间容量,更重要的一点是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觉得空间是一种资源。特别是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这样一个空间。这几个空间结合在一起,它可以凝聚高层次的人才,有了高层次的人才,就有了创新的动力,有了创新的动力,就有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这样一个前景。

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讲长三角的高质量一体化的路径,按照我的思考是,第一个,我们要把关注点集中到高质量概念上来,那么高质量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现在大家都在讲,我们是第六大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城市群。我建立了衡量城市群或者长三角一体化的几个维度,一个是创新链的深度,作为深度,不仅要创新,关键看它有没有原始性的创新,基础性的创新。这是我们作为城市群也好,高质量也好,很重要的问题。第二个产业链的高度,这个很好理解,我们一直在讲要提升产业链,我们要从低端加工生产环节向高端研发这些环节集聚。第三个供应链的韧度,所谓供应链的韧度,现在我们在中美贸易摩擦过程当中,一直在提脱钩不脱钩的问题。为什么国内觉得不能脱钩?主要原因还是我们的供应链不够完善,假设一脱钩,我们的很多的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的一些关键环节,我们很多产品包括零部件,我们都没法从发达国家那里购买。这说明我们的供应链尽管表面上看上去很完善,但实际上很脆弱,一些关键的环节没掌控在我们的手上,所以我觉得要提高我们供应链的韧度。所从这个意思意义上讲,长三角的一体化,我们不仅要关注制度的一体化,更要重视科技、产业、供应链层面上的一体化。

从以上角度讲,我提出三个建议,一个我们要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要强化科技创新的策略功能。总书记前两天到上海,也强调了这个问题,要发挥科技创新的策略功能。我前面讲的要从创新链的深度上下功夫,真正使长三角成为全国基础创新的一个策源地。在这点上,最重要是上海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出来。第二要提升区域产业体系,努力占据价值链的高端。要以长三角现有的相对优势,比如我们的产业基础比较好,产业体系比较完备等,向更高端的环节升级。第三要完善区域的供应链,掌握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的环节。

从上述三个路径上,我觉得上海跟三个省(江苏、浙江和安徽)之间的关系要充分的处理好。上海要有腹地,三省要有龙头。上海,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在科学基础研究的策源地上下功夫;三个省应该在产业链、供应链上跟上海之间构成一个闭环,特别是在一些核心技术、高端环节上下功夫。

最后我想讲一下对嘉兴的启示。嘉兴应该说也来过很多次,总体来说可能还是了解的不够全面,除了周部长讲的优势外,还有城乡一体化发展比较均衡这样一个重要的优势,但是感觉具有突出优势的产业不是很多,嘉兴也是浙江科技创新的副中心,但从省里的角度看,这个副中心,名与实之间有些差距。

我个人还有一个体会,嘉兴的发展基础很好,包括刚才周部长也介绍了,我们现在财政收入实际上仅次于杭州跟宁波,这很不容易。嘉兴从产业的角度上来讲,嘉兴现在的龙头产业是什么?或者主导产业是什么?一下子整体比较难概况出来,特别跟新兴产业有关的这个层面上,以前我们讲嘉兴海宁的皮革,桐乡的羊毛衫,这是20年以前了。那么现在呢?这些基础也有,但是高端产业里面,比如说智能制造、大数据,或者数字经济,像在这些领域,留下的印象就不深了。

所以我觉得嘉兴的发展里面,一个是区域位置很好,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过程当中,它是重要的中心区域、示范区域,又是浙江省大湾区的重要根据地,又是浙江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这是区域定位,关键是将功能放在哪里?我觉得嘉兴功能的定位,特别是产业的功能定位是:一个要集聚高端要素,化流量为增量。嘉兴市作为一个通道,从上海到杭州,每天有大量的高层次人才进进出出,来来往往,这对嘉兴来讲是一个流量,还没有变成嘉兴经济发展的增量,能不能够把来往于上海与杭州之间,上海与宁波、北京与杭州之间的这些高层次人才在嘉兴留下来一部分,变成嘉兴的增量?

第二个想法就是错位发展,还是要在高端产业上,变现在的要素优势为产业优势。什么意思呢?这几年嘉兴发展势头很好,特别是在创新要素上也开始慢慢集聚了,比如说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大的海宁校区,还有一些其他的科研机构,这些科学机构要素是集聚的。长三角研究院名声很大,但它孵化培育出了什么产业?跟长三角研究院现在的影响相比,我觉得还是不相称。浙江大学的海宁校区很高端,也集聚了国内外一些高端的教授专家,也有一些平台,但是怎样为嘉兴的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最新的成果?宁波的诺丁汉大学现在搞二次融入,宁波诺丁汉从办学上是很成功的,但是长期以来跟宁波当地经济的融合较差。现在这个学校跟宁波市委市政府之间在谈,就是诺丁汉不仅要作为一个高等院校而存在,而且要融入到宁波经济的发展当中,为宁波的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我觉得浙江大学海宁校区也应该有这样一个功能。我们不能将其做为仅仅是一个大学生读书的地方,还是要使这里的教授,这些从国际上来的这些教授们有一些高端的创新的平台。

第三个想法是我们要提供综合服务,变区位优势为空间优势。我刚才讲嘉兴是长三角的中心地区,那么嘉兴能不能为上海的很多专家提供更多的配套服务?利用土地成本较低的优势,吸引专家住到嘉兴来,包括一些创新成果转化的基地平台,也带到嘉兴来,嘉兴提供土地提供空间,这样上海也有好处,对嘉兴的产业发展也有帮助。嘉兴与上海能不能建立一个类似小洋山的机制,包括在税收上能不能搞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利益共赢的机制?


时间 2019年11月9日 地点
主讲人
  • 电话:0573-83641097(兼FAX)
  • Email:csjyth@mail.zjxu.edu.cn
  • 邮编: 314001
  •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广穹路899号
Copyright © 2020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