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交流

徐康宁:制度变革先行,把长三角打造成全球性创新空间

来源 :       作者 :      时间 : 2019-11-18

本文根据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江苏省政府参事徐康宁在2019年11月9日由嘉兴学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嘉兴战略选择”高峰论坛上的演讲整理而成,经主办方授权独家发布。

徐康宁.jpg

我今天想跟大家讲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我想讲一讲世界经济新格局,必然推动全球创新空间重塑。我给大家看看这幅图,这是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不久前刊登的全球经济重心1000年来的变化情况。

123.jpg

1000年前整个世界经济的重心是在亚洲,到1500年的时候还基本上是这样子。但是从1820年开始,迅速的往欧洲漂移。为什么从那个时候开始迅速往欧洲漂移?这是因为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整个世界经济重心,在长达近200年的时间一直是在欧洲的上空。但是这种情况从新世纪开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橘红色的线表示从2000年以来这一条线的变化状况,预计到2025年左右的时候又会完全回到亚洲。我们知道经济重心并不是经济最繁荣的地方,而是两边力量平衡的结果,就像跷跷板一样,重量在两端,但是重心在跷跷板的中间。主要因为东亚三国(中国、日本和韩国),使得这条线往亚洲迁移。

如果我们再来看这幅图,就能明显地看出今天亚洲的体量已经在全球的经济中占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345.jpg


我把这个叫做世界的GDP足球,如果把世界各个地方的GDP按面积来划分的话,就会形成一个足球的状况。最大的一块区域,就是那个黄色的区域——亚洲。它已经超过了代表北美的红色区域,更是大大超过了代表欧洲的绿色区域。而且这种趋势可能会在今后20年当中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认为,长三角正地处亚太地区发展最繁荣、最活跃的地区,理应要打造一个全球性的创新空间。在这种世界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世界上一定会有些地区出现这个全球性的创新空间。相对而言,我们说长三角这个地方是最有条件的。因为这里是经济最为活跃的地方,创新的基础比较好,尤其是产业比较雄厚。这一点比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条件优越很多。京津冀虽然是科学研究的重镇,但产业基础相对不如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虽然产业比较雄厚,但科技研发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尤其是在科学发现方面。此外还有一国两制的一些约束。有人说,那里也有很好的大学,比如港大、中文大学等等。但如果你要是熟悉香港大学的体制,你就知道,香港那么多大学教授们,他们平时不食人间烟火。因为他们待遇太好了,所以他们只要每年发了一两篇paper,就可以衣食无忧。所以我们认为真正将来成为全球性创新空间,长三角是可能性最大的。那么也许我们今天谈这个问题,大家觉得是天方夜谭。因为今天我们受想象力的限制。我们难以想象,20年之后在这块土地上,能出现跟硅谷差不多的全球性创新空间。但是你要想到20年前,甚至十年前,有多少人想到今天中国能有华为,能有腾讯,没人能想到。可是今天的华为5G,成为了全球的NO. 1。所以人们常常会受到自己想象力的限制。但是这个时代在发展,它有它自身的规律。

这是我想讲的前面的两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我们讲创新,特别是讲我们想要打造全球性的创新空间,需要特别强调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要强调以企业为龙头。我讲的产业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指真正关键性核心性的创新,是所谓颠覆性的,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改善性的。第二、经过这种创新的产业,必须是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而不是仅仅在价值上具有竞争力。第三、形成这样一种技术创新的产业,他的科技水平必须能够做到和国际同步,甚至领先于国际。最后一定要涌现出一批驰名国际的龙头企业。这是我最想讲的一个观点。我们今天讲创新,我们想打造一个全新的创新空间,就一定要转变我们的观念,转变我们的思路,要建立一个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长期以来,我们的政府也好,社会也好,讲到创新的时候,我们都有一种期待。期待什么呢?期待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能够在企业得到转化,所以科技成果的转化就成为一个热门词。但我想把这个问题抛出来给各位在座的领导和学者交流:众多年来,我们实现了这些重要成果的转化了吗?好像没有。如果说有的话也都是些改善性的技术,而不是颠覆性的。如果说我们改革开放40年来,在某些产业里真的出现了一些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创新的话,或者重大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技术创新的话,恰恰都是来自于企业。比如5G的最先进技术,是来自于华为;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里面的产品的技术创新,是来自于腾讯;无人机的技术创新是来自于大江。我们似乎没有听说过某一个成熟的,带来变革性的产业,它的技术创新成果是来自于高校或者科研院所。为什么?

这就是我们研究创新有两种典型的不同的模式。第一种是学术导向性的创新,主要是高校科技元素。第二种是企业以需求和利润为导向的创新。这两种创新由于模式不同,路径也完全不一样。有人说都是为了创新,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分开?我说这种分开是有道理的。我们来看学术导向性创新有什么特点?学术导向的创新当中,一般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专家大牌化,就是说这个课题还没有开始做,这个课题谁牵头就已经知道了,必然找一个知名大牌教授。第二技术高级化,他们要去寻找那些让人石破天惊的技术。第三,经费由财政保障。这种创新的目标是追求学术声誉,所以成果是公开的。高校科研院所的大牌教授所引领的创新,从一开始就希望人家知道。就像我们写文章,我们写出来的文章希望大家引用越多越好。然后追求学术界的话语权。最终是落实在光环和帽子上。就像总书记讲的,现在的帽子满天飞,高校和科研院所牵头所做的技术创新一定是追求那个帽子,为了我将来要当院士,或者戴上其他的具有光环的帽子。所以他的这种成果会个人外部化。至于这个成果能否带来一个产业颠覆性的突破和全面的升级,就要看跟他的目标是不是吻合,假如不吻合的话,他肯定是追求个人外部化的那个帽子的目标。成果越公开大家知道的越多越好,越有利于他负责新的学术领域。然而这个成果的鉴定是圈子内的鉴定,哪怕是国家特等奖,他也由圈子内评定,不是市场认定的。我们再看以需求、获得利润为导向的创新模式。首先专家隐身化,华为所做的5G全球第一、是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创新,可我们在座的有谁知道华为的5G技术是出自哪个专家?没人知道,我们只知道任正非。第二技术实用化,他们更关注要为市场所需要。第三,经费成本化。也就是说,经费算入成本,他们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最后,成果保密,所以当我们知道一个企业技术成功的时候,只是最后的结果。他要寻求它的市场垄断权、效用的企业内部化。鉴定企业外部化最后的成果必须要靠市场。市场不认可的,你拿国家特等奖都没有用。

现在国际上,比如美国,有很多产业创新的技术是企业牵头引领而不是高校,这种例子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再展开。现在政府也好,研究学者也好,我们的思路一定要有个非常大的转变。要实现转变,最主要的还是必须要掀起制度变革。如果不实行体制性创新,那么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几乎是无解。总书记都讲了,现在学术帽子满天飞,可是现在的学术帽子还是在满天飞。所以必须从体制上入手,我们必须要塑造真正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生态系统,我们才有可能解决这问题。当前尤其要鼓励龙头企业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进行整合。我讲的这个观点不是要把高校和企业分开,而是认为涉及到产业创新技术的一些重大创新应当更多的鼓励龙头企业来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起到牵头的作用。其实华为就是这样,华为里面也有很多高校在起作用,但是却是华为牵头,而不是反过来是高校某一个大牌专家牵头。那么,我认为长三角可以先行先试,形成一体化的新型创新机制。在这方面长三角可以做很多工作。比如说当下我就特别在鼓吹成立一个长三角产业技术研究院,其实现在很多省都有自己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而且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各个省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他们的资源配置只能围绕本省之内。当前我们要打破这种行政的的壁垒,搞长三角产业技术研究院,当然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坚决的开放意识。

我昨天晚上到嘉兴来,在我们的会议室里看到我们嘉兴提出了12个字的定位,就是四个关键词,前面两个我记住了,叫“红船魂,国际范”。虽然嘉兴这个城市不大,我们提出国际范,我觉得很好。以前桐乡我去过很多次,但是市区这是第一次。嘉兴是个藏龙卧虎之地,虽然这里知名的大企业我了解的不多,但是我相信这里将来一定有很多能够成为隐形冠军之类的企业。我非常希望我们嘉兴能实现这种国际范的打造。其实并不是只有超大的城市才能成为国际化的城市,只要你营造环境,即使一个偏小的环境,也能成为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关键还在于我们如何去营造环境。我特别希望嘉兴能够打造一批高度国际化的隐性冠军,然后引导这些企业,以他们为主体,去创造一个新的技术创新的的生态环境。


时间 2019年11月9日 地点
主讲人
  • 电话:0573-83641097(兼FAX)
  • Email:csjyth@mail.zjxu.edu.cn
  • 邮编: 314001
  •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广穹路899号
Copyright © 2020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